新聞
2020/10/16
耳機也能“模塊化”?試玩AIAIAI TMA-2!
“模塊化”概念近年來好像沒這么火
這是因為“模塊化”普及了
這是因為“模塊化”普及了
普及到可以拯救寶貴生命


相比傳統“整機”, 模塊化能做到:
高效、不貴、還能靈活定制
B2B領域現在已經全面模塊化,上至“大基建”和航空母艦、下至電商平臺的模塊化服務...
在消費類領域,其實模塊設計也很普及,只是之前可能用“DIY”或者“發燒友”來稱呼 —— 無論電腦發燒友、音響發燒友、合成器或效果器 (硬件) 發燒友,本質上也是在玩不同的模塊。
但沒想到耳機也能模塊化

這是首個號稱“模塊化”的耳機

這是首個號稱“模塊化”的耳機
來自 AIAIAI TMA-2
每個部件,都可更換
每個部件,都可更換
先看一段官方視頻 :
https://v.qq.com/x/page/c3161aebb4w.html
有人說:這種“組裝”耳機不是早就有了嗎? ——例如:Sennheiser的HD25耳機。
雖然原理差不多,但Sennheiser的HD25耳機沒有不同音色、不同功能的模塊,只是方便更換原有模塊 (便于維修),而第三方部件通常是給Sennheiser的HD25耳機更換不同的外觀,只算是“外殼 DIY”,談不上模塊化。
OK 那下面我們就來玩一下
全球首款模塊耳機 AIAIAI TMA-2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“全天候”級別的舒適佩戴感...
給我“開放式”耳機的錯覺
關鍵聽起來也像開放耳機
秀麗、偏瘦、大聲場
全球首款模塊耳機 AIAIAI TMA-2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“全天候”級別的舒適佩戴感...
給我“開放式”耳機的錯覺
關鍵聽起來也像開放耳機
秀麗、偏瘦、大聲場
對專業音樂人來說,40~12kHz能控制在±3dB(除了6.5kHz對耳道共鳴的優化),雖然 “HD” 聽起來像是針對HiFi市場,但它的聲音是標準的監聽級。
-3dB的低音下潛大概是40Hz,和主流開放式耳機差不多,接近8寸監聽音箱水準;10kHz以上超高頻提升帶來的一絲“空氣感”,明顯的音色特點來自1.3kHz附近的小山坡,這個特點在耳機上很少見,我們查了上百款耳機的曲線只有V-Moda M100也有。
-3dB的低音下潛大概是40Hz,和主流開放式耳機差不多,接近8寸監聽音箱水準;10kHz以上超高頻提升帶來的一絲“空氣感”,明顯的音色特點來自1.3kHz附近的小山坡,這個特點在耳機上很少見,我們查了上百款耳機的曲線只有V-Moda M100也有。
但老錄音師很熟悉這個特點
傳說中的“老白盆”中頻

這讓高音樂器略微靠前,能一定程度對人聲或原聲樂器進行“挑錯”,但讓我放心的是——低音沒有“老白盆”那么少,因此整體聽起來并不“硬”。
和同價位監聽耳機對比 (例如DT-880),而TMA-2 HD更加細膩,遠處的微弱聲音能呈現得更好。因此聲場較大,聲音也沒這么“干”,但又不會像Sennheiser HD800那么夸張。
和同價位監聽耳機對比 (例如DT-880),而TMA-2 HD更加細膩,遠處的微弱聲音能呈現得更好。因此聲場較大,聲音也沒這么“干”,但又不會像Sennheiser HD800那么夸張。
整體聽感...“可鹽可甜”
想在專業與民用之間達到平衡
這真的很考驗調教的功力
留意這里的測試只針對“HD”型號,即使同一個單元,搭配不同耳罩也會有不同的聲音。如果你嫌低音少,可以給HD型號添加一套E04皮耳罩。




在谷歌搜索了一下,前幾頁好像真沒有其它的“模塊化耳機”...它真的能跟你談“可玩性”:
你可以換不同音色 (單元)
換不同功能 (頭梁和線材)
換不同佩戴感 (耳罩模塊)
可以說是耳機中的“變形金剛”...

換不同功能 (頭梁和線材)
換不同佩戴感 (耳罩模塊)
可以說是耳機中的“變形金剛”...

很遺憾沒收到其它模塊一起評測,尤其是新發布的兩款Wireless頭梁... 因此評測不能展示AIAIAI TMA-2的全部,只能根據官網資料去吐槽一下,例如:
沒有更多色彩來展示“個性”...
呃...盡管線材有不同顏色,但耳機本身就這么“北歐”...
對于移動人士還有一個遺憾 :
AIAIAI TMA-2 沒有折疊款頭梁
因此攜帶時體積會略大...
呃...盡管線材有不同顏色,但耳機本身就這么“北歐”...
對于移動人士還有一個遺憾 :
AIAIAI TMA-2 沒有折疊款頭梁
因此攜帶時體積會略大...
原廠也沒送便攜盒,可能是模塊較多,很難設計出通用款...另購第三方又可能又不太般配。
我看AIAIAI官方公布了一些新模塊,有下圖里不同顏色的新線材和頭梁 (受疫情影響估計會推遲上市),希望還能推出原廠便攜盒吧 。
無論如何,“模塊化”是AIAIAI對耳機行業的一次大膽嘗試!


(文章轉自叉燒網)